学位论文格式不仅体现了学术严谨性,更具有重要意义。统一、标准的格式能使论文层次分明,方便读者快速定位和理解核心内容。正如《学术论文编写规则》(GB/T 7713.2-2022)引言所述:“无论是学术论文、学位论文还是科技报告,其撰写和编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,以利于信息系统的收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加工、检索、利用、交流、传播。”高校学位论文格式审查是学术管理的重要环节,可确保论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,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。
当前,我校学位论文电子版格式审查完全依赖人工进行。审查人员依据学校制定的格式规范,逐份对论文进行检查。人工审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查的灵活性,审查人员能凭借经验判断一些复杂情况,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:
1)人工审查的准确性不稳定。不同审查人员对格式规范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存在差异,易出现疏漏和不公平情况。此外,格式审查十分耗费眼力。审查人员在长时间重复性工作时容易产生疲劳,可能会遗漏部分格式错误或产生错误判断,从而导致审查质量降低。
2)人工审查不利于数据管理与分析。审查人员如发现格式问题,会在论文的“审核意见”栏处自行组织语言撰写意见。图书馆管理人员难以对审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,无法快速准确地统计各类格式问题出现的频率、分布情况等,也就无法为图书馆指导论文格式提供有力数据支持。
3)人工审查任务繁重,效率低下。每到毕业季,大量学位论文集中提交,审查人员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,以免影响论文后续流程推进。以2024年6-7月为例,共有3600多名本科生和6700多名研究生提交了学位论文,加之分别70% 和30% 的退回修改率,实际审查数量远超毕业生数量;而审查人员只有三位,一个人每小时只能处理15-20篇。
当前,AI 技术的发展正如火如荼。AI具有强大的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能力,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海量文本。如果采用AI + 人工的方式来完成论文格式审查,AI必将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大部分任务,同时也方便进行数据管理。
一、研究思路
我校《学位论文写作指南》列明了论文的格式规范。这些规范包括结构、排版、图表、引用等等。结合历年论文格式的审查情况,总结出论文格式的审查重点。进而发现,AI可检测大部分审查重点,如论文是否完整、各要素的排序和另页情况、纸张大小/ 页眉/ 页码/ 目录编排是否规范等。
基于论文格式审查重点、论文模板以及AI的检测范围,可以开发学位论文格式 AI 智能学习与检测工具,其具备自我学习功能和检测功能。
智能工具开发成功后,先由AI做初步审查,之后审查人员只需重点检查AI未检测的审查重点,如封面格式(封面有27个模板)、有无乱码、插图和附表是否清晰完整等。
二、具体创意
1. 研究对象与开发内容
本创意针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,2024年共有9476篇。
本创意遵循的格式规范为“《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》(2025年3月),第2章 学位论文格式基本要求:
2.1 学位论文组成部分及顺序
2.3 学位论文各部分的格式要求”
本创意为适用于PDF版文件的学位论文格式 AI 智能学习与检测工具,用于检测以下两个方面:
学位论文要素:检测论文要素是否齐全,各要素排序是否正确、是否另起一页、是否有内容。
序号 | 检测学位论文要素(带*为必须项) | 要素 | 顺序 | 另页 | 内容 |
1* | 中文封面* |
|
|
|
|
2* | 英文封面* |
|
|
|
|
3* | 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名单/ |
|
|
|
|
4* |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* |
|
|
|
|
5* | 摘要* |
|
|
|
|
6* | Abstract* |
|
|
|
|
7* | 目录(从中文摘要 I 开始)* |
|
|
|
|
8 | 插图和附表清单(如有) |
|
|
|
|
9 |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(如有) |
|
|
|
|
10* | 正文:第 1 章(或引言),第 2 章,……,结论* |
|
|
|
|
11* | 参考文献* |
|
|
|
|
12 | 附录(如有) |
|
|
|
|
13* | 致谢* |
|
|
|
|
14* | 声明* |
|
|
|
|
15* 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完成的相关学术成果* |
|
|
|
|
16* | 指导教师评语/ 指导小组评语/ |
|
|
|
|
17* |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* |
|
|
|
|
18 | 其他材料(根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院系要求提供) |
|
|
|
|
具体格式:检测以下各项是否通过标准。
检测重点 | 检 测 标 准 |
纸张大小 | A4(210mm×297mm) |
页眉 | “摘要”之前无页眉 |
从“摘要”开始编写页眉 | |
正文部分的页眉文字与章标题对应 | |
其他页眉文字与论文要素名称对应 | |
有页眉线 | |
页码 | “摘要”之前无页码 |
从“摘要”开始至正文前,页码用大写罗马数字“Ⅰ、Ⅱ、Ⅲ……”连续编排 | |
从“第1章”(或“引言”“绪论”)开始至论文结束,页码用阿拉伯数字“1、2、3……”连续编排 | |
页码居中 | |
目录 | 包含“摘要”及之后的论文各要素 |
各要素对应的页码正确 | |
正文 | 每章另起一页 |
空白页 | 无空白页 |
智能工具的测试和自我学习
AI具备深度学习与自我优化功能。智能工具第一版完成后,可选择格式完全正确的论文和包含典型格式错误的论文,针对以上各项进行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改进程序。同时,智能工具也会根据数据情况进行自我学习和改进,使检测功能不断完善。
智能工具的检测功能与迭代升级
智能工具检测论文格式后,可逐一或批量生成检测报告。报告内容应尽量简洁,只列明格式问题所在。另外,根据智能工具处理大量数据时的检测效果,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工具进行训练,使其加快迭代升级。
三、应用场景
可以将智能工具嵌入论文审核系统,将现有格式审查流程改进为“论文提交 - AI初步审查 - 人工审查”。学生提交论文后,系统自动进行 AI初步审查并返回修改意见(如有)。只有通过AI初步审查的论文,才会进行人工审查。对于每篇论文,审查人员只需快速浏览并关注AI未检测的审核重点,如封面格式是否正确、全文内容有无乱码、插图和附表是否清晰完整、参考文献是否整齐并悬挂缩进等。
也可以将智能工具做成线下的工具,即先将论文单独或批量导入,然后可单独或批量导出检测报告。
智能工具在我校成功应用后,可以推广到全国其他高校使用。
四、预期效果
AI为解决学位论文格式审查难题提供了新途径,可显著提升审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,具体表现为:
1)显著提升审查质量:基于统一的格式标准和精准的AI算法,智能工具能够准确识别格式错误,避免人工审查时因主观判断差异和疲劳等因素导致的疏漏,大大提高审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。
2)成功实现数据管理:智能工具实现了对审查数据的集中化管理。图书馆可以据此统计分析各类格式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分布情况,总结出常见的格式问题及各问题的发展趋势,及时提醒师生关注重点问题。图书馆还可建立“格式问题库”,用于新生学术规范培训。
3)大幅提高审查效率:一方面,学生提交论文后,可立即了解AI检测出的格式问题并进行修改,减少了与图书馆管理人员沟通反馈的时间成本,加速了论文格式修改进程。另一方面,AI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论文的格式审查,相比完全依赖人工审查,可大大缩短审查周期,确保毕业流程顺利进行。
综上所述,该智能工具可为我校学位论文格式审查工作提供科学、高效、智能的解决方案,助力学校学术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