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国内图书馆AI应用案例简介


近期国内图书馆AI应用案例简介

地方图书馆情况

1.    湖南图书馆AI馆员“湘湘”
融合DeepSeek、文心等多款大模型,支持多模态交互,并与湖南省政务平台“湘易办”打通账号体系。实现全国首个实现“政务+图书馆”一站式服务的AI馆员,覆盖用户超千万。实现功能包括常规咨询、馆藏查询、推荐阅读等。
2.    长沙图书馆AI馆员“文人猫”
提供文献咨询、活动预约、馆藏检索等服务,同时面向不同群体开展AI素养培训(如乡镇干部、中小学师生)。技术特点:集成生成式AI大模型,支持本地化部署与垂直场景优化,通过微信平台实现轻量化访问。
3.    杭州图书馆 × 搜狐简单AI合作项目
利用AI工具辅助文化活动设计,如自动生成活动海报、撰写读书心得,并提供免费图片处理服务。技术特点:基于云端AI绘图与文本生成技术,操作门槛低,适合非技术用户。
创新点:探索“文化创意+AI工具”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,提升读者参与感。

高校图书馆应用情况
同济大学图书馆AI智能助手“智小图”
功能:7×24小时在线服务,提供图书馆资源查询、服务指南解答及基础咨询,支持官网、微信公众号双渠道访问。
技术特点:基于同济大学自研AI平台,数据来源于图书馆本地化知识库,支持持续学习优化。
亮点:首次将AI助手深度集成至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,降低人工咨询压力。

技术趋势与挑战
模型融合与插件化架构:如湖南“湘湘”整合多个大模型,可灵活切换不同大模型(如ChatGPT、文心一言),避免单一模型的技术局限。同时兼顾通用性与垂直场景需求,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。
隐私与伦理提升:用户数据安全(如借阅记录、问答记录)和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问题引发关注。
成本优化控制:推理算力需求激增,推动定制化AI芯片研发(如针对Transformer架构的专用芯片)
长文本处理瓶颈:现有模型对专著级长文献的理解能力有限,需结合知识图谱技术增强上下文关联。

       研究发展部三助:陈超  2025年3月4日